略過導航

Monthly Archives: 六月 2022

  這次我想聊聊家中如果有一個以上孩子的公平對待問題。可能是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父母親只有二個兒子,除了性別相同外,爸媽沒有明顯因為我們的不同個性而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待遇,所以我們兄弟對於『不公平』這三自鮮少有甚麼特別的感覺,當然這也跟每個人個性上的敏感度有絕對關係,年輕時我甚至覺得由於我自己較為文靜、少有反抗態度,在學校大多被老師歸類為好寶寶那類,相對較為好動頑皮的弟弟所受到的指責可能遠多於自己。雖然沒問過他會不會覺得很不公平,但經由成年後觀察他對父母親的互動,沒聽過他提起過去兒時的相關感受回憶,可見大抵來說我們家裡的教養方式沒有在我們兄弟心裡留下甚麼嚴重關於『不公平』的後遺症。但出社會後接觸的人愈多,開始知道很多家庭有著『重男輕女』、『長孫=金孫』、或是『么兒受寵』……等的偏差教養,而這樣的事態真的會嚴重傷害幼小心靈,也會讓這樣的痛苦傷痕殘留到成人階段。『人是情感動物』這件事深深地影響著人對諸多事物的態度與行為;而人又是天生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有了小孩之後,我真的發現連一些非常細小的個體差別,另如:長相、笑聲、哭聲、說話的聲調……等等太多關於人本身的樣貌及外顯的動作行為,都會影響我們對孩子們的直接觀感。這就是為什麼喜歡撒嬌、笑口常開、性格溫和順從、說話聲音可愛美妙……的孩子總是比較討人喜歡。但我從太多實例上看到,若父母親就這樣完全順從自己的對以上孩子特質上的好惡來對待他們,造成孩子日後的性格、自信、自我評斷、甚至對人生的價值判斷都會出現日積月累的偏頗,典型的負面結果(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孩子的特別優秀的個性反而造就正面結果)就是:不受寵的一方變得沒自信、長期積怨造成仇恨、對事物常採悲觀想法…等;而受寵的那一方,則變得任性、沒有同理心、過度樂觀…等。所以我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犯下這樣的錯誤,在孩子表現出令人厭惡的那一面時,一定要回想起他可愛的優點(任何人都有無可取代的優點);在他們開始懂得運用自身優勢想要博取不平等的回饋時,也要克制自己過度憐愛的心情,我覺得這些雙寶以上家庭的長輩都要謹記在心之功課,就是以非常緩慢速度型塑一個正常人格孩子的法術,稍一不留神可能就會造成未來孩子們一生的遺憾或錯誤!我一直希望與老婆共勉這件事情。

  隨著年齡漸長,由於自我意識的提升,絃聲在生活上發生衝突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為了小事吵架就不在話下,一言不合到動手大打一架雖然還沒發生過(這真得感謝神奇的老婆在家教上的不厭其煩以講道理的方式處理衝突),但雙方無法抑制心裡衝動輕微出手洩憤的情形還是會發生,雖然我自己就是生長在一個二個男孩的家庭,但許多雙胞胎相處到後來,心中都會不爽、甚至怨恨對方的案例時有所聞。因為完全同齡的雙胞胎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接受到時而出現的比較眼光,尤其從娘胎起就相處在一起,若又是唯一的一對子女、加上性別還相同,難免出現更多日夜不間斷相處的細小磨擦,這些嫌隙日積月累,我認為只有常常讓他們隔離、獨處、然後到求學階段分班後,才會有所改善。為了這二個愈來愈有自己想法的小男生,我也找了本坊間評價很高,由一位韓國專司男孩美術教育的老師作家崔旼俊所著的:『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一書來閱讀,內容闡述一些針對男孩獨有特性上的教育理念與實戰記錄,閱讀後真的覺得開了一大扇窗,也在回想同時曾經身為男孩的自己的過去種種時,產生一次次的會心大笑!也目前對每天得24小時面對這二個小魔王的老婆得致上最高敬意,為了讓她不要像國外真實的研究所發現的:只擁有男孩的媽媽都會比較短命於同時擁有女孩的母親(這只養男孩的代價也太大了,也同時要向我的母親致敬),我看完後也將書留給她,希望她有空能看一看。其實好鬥、爭強、聽不到人話、表達能力遜於女孩…等等諸多男孩的特質,常常導致於男孩在生活中會遭受到較多的「管教」、「糾正」、「處罰」。讀完這書,除了警惕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瑣事下指導棋這件事可能得隨著他們年齡增長而減少外;對於孩子經由犯錯而學習的容忍度也要提昇、父母權威的展現方式也要有所調整,這些總括來說就是一個逐漸信任他們、把他們真正當成獨立個體的一種過程。而做父母的也不要將小孩的所有發展結果歸咎於自己,尤其是所有偉大母親的角色上總是承攬了太多不需要的責任,媽媽常常在孩子出生後的那一刻起就背負起沉重的壓力,難怪男孩媽媽要折壽了!

  去年因為疫情,絃聲放棄了中籤就讀公幼中班的機會,又跟我鬼混了一年,陪他們玩一直是我這5年來生活上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但他們的媽咪可是沒有停止生活教育的工作,我幾乎一小段時間就會發現雙寶又學會新事物,速度之快真的讓我歎為觀止!現在他們不但完全會自己洗澡、刷牙、用漱口水、使用筷子吃飯、綁鞋帶、幫忙做些簡單的家事(如擦地、挑菜、歸位洗完的餐具、曬衣服、收衣服、折衣服)……外(不勝枚舉),老婆也為了一年後大班結束要銜接國小一年級的教育問題,早早準備好了幼兒適用的人體工學鉛筆及一些英語、注音練習簿,讓他們試著使用筆來描繪學習寫字。而蠟筆、彩色筆更不在話下已經玩了超過二年,重點是每每看到他們自發性坐在矮凳、於茶几上拿著筆練習的模樣,就知道老婆在教導這些事的方式肯定沒有給絃聲太大壓力,而她也非常清楚這二個截然不同的兒子目前在接觸這些諸如數字、文字、簡單邏輯、創意等領域上的天賦與差異。我同意小孩在學習歷程中需要一把推力,但是過份給彼此壓力(父母的期待、兒女的進展)的作法絕對會遭致反效果,讓孩子學習成為一種雙方痛苦的歷程與記憶。我也不停的在找尋讓自己未來在絃聲進入國小階段後,面對台灣傳統學校教育模式繁重課業時,能夠對任何負面狀況及結果泰然以對的強心針,透過閱讀、個案及趨勢研究,降低我們做父母的遇到孩子學習問題時的焦慮不安。書裡說得好:只要「不該生氣的時候就別生氣」、「不要有過度的期待」、「積極正向的語言」、「溫暖的微笑」,對兒子來說就很足夠了。這個月我們再次如願申請到五歲公幼的就學資格,下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絃聲真正進入同儕團體生活,接受除了父母親外的學校教師指導,這是他們邁向社會化的最初階段,也是我們看到目前他們成長上最欠缺的一環,更是我們對孩子們開始放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