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導航

Monthly Archives: 十二月 2022

  隨著九月份將孩子們送到幼兒園去,我終於暫時卸下每天上午擔任孩子們瘋狂大玩伴的任務,這意味著,我有機會可以開始重拾以前的晨跑習慣了!這想法我是一邊思考計畫著,一邊觀察如何在早上送孩子們去學校後來緩步嘗試執行。九月份的頭二周發現,扣除做為一個老公及爸爸理應分擔的家務、以及孩子們不在時可以好好整頓這五年來無法清理的環境死角、工作上先前無暇照顧的領域、因應孩子入學後生活改變的計畫,還有老婆交付的隨機任務……之後,好像也理不出多餘時間可以讓我出門跑步加上收操。最後我決定依循以前的早起習慣,再次讓跑步成為自己一日當中做的第一件事!從孩子7點起床起(我的工作開始)往前算,包括起床後著裝準備、如廁、晨跑個10km、收操伸展(從這個年紀起更為重要)、結束後洗澡,可能從前5:30am起床會有點時間緊繃,想想現在我的睡眠作息與孩子都同步,比以前早睡至少一個小時,決定來試試5:00am起床準備晨跑的生活節奏,反正每周六iRun跑團練也都已經早於這個時間起床。而在跑步的心態上,最主要目的是要維持自己身心在一個不被孩子及他們的同儕覺得我是個老爸爸的狀態上,就像老婆說的,這可是攸關孩子們的面子問題!在年齡上我真的就是一個老爸爸,只能在體態、心態、和體力上努力讓自己年輕個幾歲。所以跑步的量只需維持在讓自己設定的周間二次5:00am手錶震動鬧鈴響起時,不覺疲倦地自然醒來的程度即可;和從前一樣,鬧鈴振動時感到仍舊疲倦想睡的話,也就不勉強自己一定得跑。晨跑內容依然是對外宣稱的10km漸速跑(其實只是跟著逐漸熱起來的體感去跑罷了!),除了維持較年輕的身體年齡外,快樂地聽著音樂,並用能夠思考任何事情的節奏跑步,每周又紮紮實實地多了許多無人干擾的理緒時間,這就是我想要的!

  原本計畫每周二、四(晨跑)、六(iRun跑團練)為固定的運動日,這樣中間都有或短或長的休息日,以為非常容易又輕鬆了吧?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有點事與願違……一方面是自己從老婆懷孕之前的幾年就逐步地將跑步的量減少下來,幾乎到了佛系的程度(妙的是那三年馬拉松成績完全沒有一點退步);二方面從老婆懷孕後至今這近七年將晨跑完全放掉了,直到去年因疫情及冬日多雨的狀況,才有了當『周六跑者』的機會。所以除了周六有團練的壓力,一定得準時起床外,其他周間要早起還真的讓人感到有些勉強。除了無法貫徹周間跑二天之外,獨自一個人跑步,非常容易聚焦自己的跑感,但我卻跑了一個月都找不回來。心率在3km熱身後升不上來就算了,跑完後肌肉疲勞酸楚的部位完全和從前的經驗不一樣!直到十月下旬忍不住調出自己在2015年十月所寫,一篇陳述『姿勢跑法』要領的網誌(https://reurl.cc/28zNG4),仔細地回想並記憶當時跑起來的訣竅,立即應用在10/25(二)的晨跑上。果然,跑感真的就回來了!除了步頻明顯增加到以前的水準外,心律與速度也都能舒適地提升,最重要的,跑完後整隻大腿已經沒有先前的疲勞感,取而代之是跟腱與臀肌才有的微微酸楚。檢討起來,我認為應該是去冬季的固定周六長跑,內容都是與跑友們輕鬆聊天,完全沒有在意跑姿狀況,加上這麼多年沒跑,跑感神經記憶、全身協調性不但忘了,還會不知不覺跟著這段日子的最佳跑步夥伴銓哥的節奏。現在想想,他的跑法有Power、步幅大、步頻低,完全跟我在跑步後期找到訓練效率的跑姿完全不同,果然經過校正,連周六的長跑跑起來也變爽了!那種不只變快、還節奏輕快的步調,才是我賴以大量分泌腦內啡的跑感!

  舒服爽快的跑感既然找到了,為了讓晨跑的動機變強,跟最佳跑友銓哥相約報名了12/18(日)的2022台北馬拉松的21km半程賽,而上一次參加21km半馬也恰好是7年前的2015台北馬拉松,當時還跑出1:30’16″的半馬生涯次佳成績!因為從小學校考試養成的臨時抱佛腳習慣,雖然現在運動與參賽的心態真的愈老愈輕鬆,但愈接近比賽,果然早起練跑的欲望愈強烈,這從開始寫網誌記錄練跑歷程以來就追溯得到。這種心情很奇怪,輕鬆以對了大半的日子,總是在測驗日前就逐漸開始想拿出最好的自己應戰。能拿出選手態度起床練跑的時間總是那最後沒幾周,所幸我這種個性,無論訓練執行率有多低,競賽當下總是戰鬥意識最高昂的狀態!7年過去了!這個心境變化的節奏倒是一點也沒有亂掉過;從一開始說12/18(日)要陪大學時樂團好夥伴鼓手躍瀚及吉他手心蕾一起跑,到答應幫最佳跑友銓哥領跑幫他再創半馬PB,最後賽前士氣高昂到夢想自己要破PB;再加上銓哥的良性競爭,發現他從11月中旬開始逐漸增加了周跑量,跑力增強的幅度,已經超越我光想用底子維護比賽基本盤的佛系練法,激勵起我的練跑意識!雖然因此在12月的前二周的周量衝到了50~60km,但在這近三個月的回歸晨跑習慣,慢慢找到我現在的跑步能力與節奏的過程中,有一個令人唏噓的大發現:7年歲數的增長,帶給我最大的不同就是心肺功能的衰退!超過200bpm的最高運動心率已經回不去了!在一次漸速跑的最後階段試著衝到無氧階段,奮力將心率轟炸到最高運轉跳動數,結果只來到了185bpm。如此一來,我的可用心率區間就這樣活生生地被刪除了近20bpm,也就是說,2016年以前的半馬平均心率180bpm(當時還只在心率第4區間)左右的配速恐怕是到不了了!

  賽前一周的周日或周一;最晚周二本想再跑個5~10km的4’30″ Pace競賽目標Tempo Run,但是阿絃居然在前二周校慶活動後染上流感後在我賽前一周發作,很怕自己跑下去自由基增加、免疫力下降後讓病毒有可趁之機,決定還是全休,畢竟能參賽比任何事都重要,因為等這一刻已經等了七年!近鄉情怯關係,賽前一周有空就上台北馬官網去看一下相關的資訊,醒一醒我沉睡多年的賽前情蒐及戰鬥意識,並在賽前一天領完物資後,在上班空檔好好Check一下競賽當天要準備的所有物品。這次氣象預報早早就得知當天有寒流報到,但預估是個乾冷的好天氣,讓我在戰袍的選擇上掙扎了一陣子,到底要穿最熟悉的背心、飄飄褲加上壓縮袖套、大腿套、小腿套、手套;還是如同2016年渣打馬霸王級寒流來襲時的全長壓縮上衣跑褲加手套的禦寒穿搭?周六晚間下班時突覺寒意襲來,臨時決定改用後者應戰,畢竟年紀大了,身子要熱起來也沒這麼快,加上比賽時會比較拼,沒壓縮產品保護也徒增受傷機率,跑步對我來說還是跑得久比跑得快重要啊!

  我一直都很享受報名比賽後,愈靠近比賽觀察自己心情變化的樂趣。這次賽前就寢時,心情實在是分不清是緊張還是興奮,加上一直要去照料冷夜中在我兩旁熟睡的兒子蓋被保暖狀況,發生了難得的失眠狀況,不過還好賽前二天的晚上睡得非常好,在經驗上不會影響狀況太多。也因為這樣,我提早在4:00am就起床著裝並吃早餐,到了會場也才5:00多一些,從從容容地先去一趟完全沒人排隊的大會流動廁所,好好輕量化身子一下,再服用賽前準備的BCAA勁藥。而著裝時發現了這麼久沒參賽後唯一的一項失誤,就是心率帶的感應器忘在家裡沒帶,還好這不是甚麼嚴重的問題,跑步老鳥的體感已經可以提供虛擬的心率數據,今天就來個許久沒作過的體感配速賽囉!寄物後早早在6:30am就到我被分配到的B區卡好較前排的位置準備起跑。賽前因為銓哥路途遙遠晚到了,沒在起點碰著面,倒是遇見老朋友Leo,他問我今天的目標,我策略性地對他高報了低標95分,高標90分,藉此在起跑前激勵自己好好執行整個21km的征途。賽前以練習狀況,合理自忖95分其實是高標,能夠更好也只有二項協助因素:乾冷的天氣、及首次啟用的Asics Meta Speed Edge戰鞋!起跑前3分鐘看身旁的高手們都將熱身用的輕便雨衣脫下塞到圍欄的空隙中,我也跟著把身上穿的歷史悠久舊自行車風衣脫下如法炮製一番,起跑前從輕便跑步腰帶中先拿出一包Gel(這次破天荒在半馬競賽就帶了3包Gel在身上備用)握在左手,減少一次因天冷手僵加上手套影響取物手感的風險。鳴槍起跑後,跟著喘息與預計的閥值體感,配速居然可以維持在4’20″左右的Pace,沿途就一直很注意雙腿與心肺的疲勞狀況,並執行每5km補給一包含有高劑量咖啡因的aminoMax能量膠,一直到下中山橋時,才第一次遇到先出發的較慢全馬選手合流的擁擠狀況,我也趁這個Pace稍微慢下來的機會從腰包中取出第二包Gel,準備在10km水站前服用。一直跑到堤頂大道,不同距離的選手明顯左右分流後,在附近前後半馬差不多速度的跑者減少很多,其中有一位身著Adidas黑色跑衣跑褲的高挑男選手至此一直跟我拉鋸,還鏖戰到下了麥帥一橋的最後1km,最後200m二人都加速衝刺,我明顯已經氣力放盡敗下陣來,賽後看了新聞報導及照片,這選手居然是退役的職業網壇好手盧彥勳,幸虧最後10km有跟他的小小戰爭,得以引爆我的小宇宙,跑出1:31’56″的完美復出第一戰成績。這個50歲的小小測試,讓我對明年三月的萬金石馬拉松重拾了跑力的信心!

  賽後還與也參加半馬的大學樂團團友心蕾、躍瀚一起享用早午餐,而雖然沒有參賽,但配合我們這難得機會的溫成也一起到場,剛好成就我們這群老朋友在疫情後終於排除萬難的一次開心的聚會!